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个儿子,尽管他有许多儿子,但其中最得宠、最受期望的无疑是太子朱标。然而,第十子朱檀也是朱元璋特别宠爱的一位儿子。朱檀的母亲是郭宁妃,而郭宁妃的背景则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郭宁妃的父亲名叫郭山甫,来自濠州,是一位擅长相面的人。在当时,郭山甫和朱元璋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。当时的朱元璋正遭遇人生的低谷,四处流浪,一天,他路过郭山甫的家门口,郭山甫偶然看到衣衫褴褛的朱元璋,经过一番观察,他惊奇地发现朱元璋的面貌与常人不同,似乎天生具有富贵之相。于是,郭山甫立即将朱元璋请进家中,不仅热情款待,还直言:“公相贵不可言。”随即,他把两个儿子,郭兴和郭英叫来,对他们说:“你们跟随此人,定能封侯拜爵。”在郭山甫的鼓励下,兄弟二人从此跟随朱元璋。郭山甫还把女儿郭氏安排在朱元璋身边,叮嘱她好好侍奉朱元璋。朱元璋对此感到莫名其妙,但既然是免费的好意,他也没有拒绝。后来,朱元璋登基称帝,郭家兄弟果然如郭山甫所言,封侯拜爵,而郭氏也成了郭宁妃。
1370年,郭宁妃为朱元璋生下了第十子朱檀,朱檀刚满两个月便被封为“鲁王”。《明史》记载,朱檀自幼聪慧,品行端正,喜好文士之学,尤其擅长诗歌。他不仅机敏聪颖,而且待人谦和,深得朱元璋的宠爱。朱元璋可谓对他寄予厚望,万般宠爱倾注于他身上。到了洪武16年(1383年),14岁的朱檀遵照父命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妻,并在16岁时被派往山东兖州就藩。
展开剩余76%朱檀到达封地后,最初还算勤政,兖州百姓的生活也较为安稳。然而,毕竟朱檀年纪尚轻,刚一掌控地方政权,渐渐失去了监督,随之便沉迷于享乐,放松了自己的职责。他的妻子汤氏是个典型的“贤内助”,她始终遵循“三从四德”,事事以丈夫为主,尽力满足朱檀的任何需求。
朱元璋是从草根出身,一路艰难跋涉才登上帝位的,因此他深知人生的险恶,并且极为重视皇室成员的安全。他曾下令《皇明祖训》,警告所有皇族成员:“凡帝王,居安常怀警备,日夜不可怠慢,其常随内管及带刀人员不可离十丈地。”这意味着皇族成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,确保自己的安全。然而,朱檀却公然违背了父亲的警示!
他命人建造了一座园林,甚至常常带着妻子离开宫城,外宿一宿,外出寻欢作乐,完全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全,也毫不在意父亲朱元璋的告诫。此外,朱檀还沉迷于道家黄老之术,频繁召集方士炼制所谓的仙丹,以图长生不老。这些所谓的仙丹,实际上不过是一些迷幻药物,或是增加性欲的药剂罢了。
朱元璋听到儿子的所作所为后,愤怒不已,立即将朱檀夫妇召回南京。朱元璋怒不可遏,命令对朱檀夫妇进行严厉惩罚:“鲁王无理,其妃当凌迟处死。”鲁王妃汤氏被凌迟处死,而朱檀则被处以“髡刑”。髡刑是古代五刑之一,即剃光犯人的所有毛发,是一种极具羞辱性的刑罚。
古人认为“身体发肤,受之于父母,不敢毁也”,剃发是一种极为羞耻的刑罚,它象征着道德和孝顺的审判,是对犯人尊严的摧残。因此,朱元璋对朱檀夫妇的惩罚是极为严苛的。实际上,朱元璋的愤怒并不仅仅是因为朱檀沉迷于享乐、外宿不归和服用丹药,背后更深的原因是朱檀夫妇的恶行。
朱檀每日服用丹药,久而久之,副作用显现出来,导致他头晕眼花、脚底发飘、甚至掉发。他怒斥方士不争气,要求他们炼制新的药方以解其症。方士们对此感到无奈,他们决定给朱檀出一个难题,声称炼制新的丹药需要九十九个童男的“下体”作为材料。朱檀信以为真,感到无从下手,心情愁闷。没想到,汤氏作为妻子,竟然开始付诸行动,暗中派人抓捕童男,以便为丈夫炼丹。
不到一个月,兖州便发生了多起儿童失踪案件,百姓惊恐万分。当局在调查后发现,失踪的孩子们已经被阉割。由于案件牵涉人数过多,民怨沸腾,地方官员不得不将此事上报朝廷。朱元璋震怒,命锦衣卫总管刘怀集展开调查。刘怀集迅速破案,查出朱檀夫妇涉及其中。得知真相后,朱元璋大发雷霆,下令严惩所有参与此事的方士。
朱元璋对朱檀夫妇的残忍行为感到愤慨,尤其是汤氏,他认为她是此事的主谋,最终决定对她施以凌迟之刑。虽然朝中有人为汤氏求情,认为她是汤和的女儿,罪不至死,但朱元璋坚决不予宽恕。然而,朱元璋也明白,朱檀虽然有过错,但并非完全无辜,主要是受到妻子的蒙蔽。尽管如此,朱元璋为了平息百姓愤怒,依照古训对朱檀处以髡刑,以示惩戒。
朱元璋虽然宽恕了朱檀,但他显然无法忍受儿子的种种过失。年仅19岁的朱檀最终因长期服用毒丹而中毒过深,眼睛也因此失明。就在朱檀陷入病痛之时,他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。洪武22年,朱檀因中毒而去世。朱元璋痛心疾首,为其立下恶谥“荒”,即“鲁荒王”,象征着他一生的荒唐与不争。
发布于:天津市河南股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